
工亡未签劳动合同如何依法获得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亡事故,劳动者或其家属可通过以下途径依法获得赔偿:收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如认定为工伤,可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劳动者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寻求法律援助,确保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即便未签订劳动合同,若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且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仍可依法获得赔偿。
首先,需确定事实劳动关系。可通过劳动仲裁,凭借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来认定。
认定劳动关系后,申请工伤认定。若被认定为工亡,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以及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还需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等法律责任,具体赔偿数额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二、没有签劳动合同超过一年被辞退有补偿吗
这种情况是有补偿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若属于违法辞退,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可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赔偿。
三、没有签劳动合同员工离职有补偿吗
如果员工离职原因不同,有无补偿的情况也不同。
若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员工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在此情况下,若员工因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保等原因主动离职,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员工支付。
若员工是自行辞职且用人单位不存在过错,一般没有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员工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离职时补偿问题需结合具体离职原因判断。
在探讨没有签劳动合同工亡怎么赔偿时,我们了解了一系列权益保障措施。但关于工亡赔偿,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工亡职工的家属除了能获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外,在申请赔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手续办理问题,以及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金额时如何争取最大权益等。如果您对没有签劳动合同工亡赔偿的具体流程、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或者其他相关疑问仍有不解,不要迟疑,赶紧联系我们,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精准且详细的解答,助您妥善处理工亡赔偿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