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博士考公入职1个月2次故意泄密,泄露国家秘密会判多久?

访客 2025-09-08 15:02:50 13833
一名入职仅一个月的博士公务员故意两次泄露国家秘密,引发社会关注,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具体判决时间取决于泄密程度、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此事件提醒公众,公务员应严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

博士考公入职1个月2次故意泄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会判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刑期分为两档。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且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档刑期适用于泄露行为造成一定危害后果,但尚未达到特别严重程度的情形。

  泄露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量泄露密级、次数、后果及行为人主观恶性等因素确定刑期。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此类行为的,虽不构成渎职罪,但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第二款,仍需“依照前款规定酌情处罚”。

  非公职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同样面临刑事追责,但具体刑期可能因主体身份差异有所调整。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 密级与数量标准

  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一项以上,或机密级国家秘密三项以上,或秘密级国家秘密五项以上。此标准以涉密信息的密级和数量为核心,密级越高、数量越多,危害性越大。

  2. 危害后果标准

  泄露国家秘密已造成严重危害后果,包括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其他重大损失。泄露军事部署信息可能导致战略被动,泄露科技研发数据可能削弱国家竞争力。

  3. 行为方式标准

  通过口头、书面或网络等方式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或利用职权指使、强迫他人泄露秘密。此类行为直接扩大秘密知悉范围,加剧危害扩散。

  4. 主观目的标准

  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司法实践中,行为人通过泄露秘密获取经济利益或政治资本,将作为从重处罚情节。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立案标准参照上述规定执行,但需注意其主体身份不影响行为定性,仅在量刑时可能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