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长期冷暴力可否起诉离婚并获赔偿

访客 2025-09-21 15:32:36 22850
长期冷暴力可以起诉离婚,并且有可能获得赔偿,冷暴力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出离婚并请求赔偿,法院会根据双方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婚姻状况、过错方的行为以及受害方的损失等因素,做出是否支持赔偿的判决,遭受长期冷暴力的受害者应该积极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5家庭冷暴力法律最新规定怎样离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协议离婚需双方自愿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事项,并经过30日冷静期后共同领取离婚证。

  一方因冷暴力拒绝协商,另一方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时,若冷暴力未达到《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定义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标准(如未伴随经常性谩骂、恐吓或经济控制),则难以直接认定为法定离婚事由。

  当事人需以“感情破裂”为核心主张,结合《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五项“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通过分居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证明婚姻关系已无法修复。

  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冷暴力的审查侧重于“持续性”与“危害性”。

  一方长期拒绝交流、停止性生活且拒绝履行家庭义务,导致另一方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可结合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心理咨询记录等证据,辅助证明感情破裂。

  但单纯的态度冷漠或短暂冷战通常不构成法定离婚理由,当事人需积累足够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

长期冷暴力可以起诉离婚赔偿吗?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无过错方主张离婚损害赔偿需满足“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其他重大过错”五类情形。

  其中,“家庭暴力”的认定依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需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经常性谩骂、恐吓”等行为为前提。由于冷暴力通常表现为消极不作为(如漠视、拒绝沟通),难以直接归类为上述法定暴力形式,导致无过错方索赔请求常被驳回。

  司法解释进一步限制了赔偿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明确,离婚损害赔偿需以“过错行为导致离婚”为前提,且赔偿金额需综合过错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判定。

  在冷暴力案件中,即使法院认定过错方存在精神侵害,若无法证明其行为达到“家庭暴力”或“虐待”标准,仍可能驳回赔偿请求。

  冷暴力伴随经济控制、孤立等行为,且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法院可能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酌情支持部分赔偿,但此类案例极为罕见。

阅读
分享